你的位置:首页 > 好书荐读 > 女性阅读

《最好的告别》

更新:2021/1/2 16:27:27      点击:
  • 作  者   蒋林著
  • 索书号   
  • 馆藏地   

图书介绍

【电子图书链接】https://book.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17493860&d=20712D1926115A2FDFE2DE82A7AD33F0&fenlei=0903091202&sw=最好的告别

【作者简介】蒋林,生于1978年,媒体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成都。主要作品:《绝望收藏室》《隐蔽的脸》《巢》《不一样的烟火:张国荣音乐传奇》《守望麦田》《地震时期的生命与爱》《马不停蹄的忧伤》。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探讨生命困惑的长篇小说,它指向的是生命的终结。小说的主人公是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的66岁的“我”——凌先生,以及同样罹患绝症的10岁男孩小可。两人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不约而同地来到一所临终关怀医院。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为零碎半生的庸常感到遗憾,一个因没有机会走完未来的人生而感到遗憾。但这对忘年交,却在这里开启了一趟奇特的思想旅程:如何在平凡而生动的人生旅程中找寻自我,思考死亡之于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彩书评】蒋林偏执地坚守着朴素的风景和清醒的认知,在文学孤帆远影的阵地,流淌出悲哀细腻的鼻血。此样情怀弥足珍贵。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麦家 

  *好的告别,是一步步跨越生命的台阶,找到生命的意义,然后潇洒而去。蒋林这部作品找到了这种意义。 
  ——著名作家 卢一萍 

  生命是一趟旅程,有开始便有结束。或许,只有了却遗憾放下负累,才能让生命走向终点的步伐变得轻盈。 
  ——著名作家 成都凸凹 

  小说以艺术的方式将人道主义伦理困境与法律之间的二维悖论问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虽然安乐死的呼声几乎已经取得世界性的共识,但面对法律、人伦、亲情、生命、尊严等诸多要素,如何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方式,既能满足人道主义伦理要求,又与社会法理相符合,将是长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青年评论家 王永军 

【精彩书摘】我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在狭窄的房间里转了好几圈,寻思着怎样对小可描绘死亡之路。远离烤火炉,感觉突然从春天返回到冬季,瑟瑟发抖。我撒谎了,那本描写死亡的书纯属子虚乌有。此刻,我大脑飞速地运转,思绪在一片丛林里蜿蜒。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那本书构思出来。 

  重新回到位置上坐下,我凝视着脸色苍白的小可,那些画面一张张从脑海里闪过。“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我说,“但是,这些路跟现实生活中的路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颜色和气温有点不同而已。” 
  “一个人走会害怕吗?”小可有气无力地问道。 
  “像我这样习惯了孤独的人,不会害怕。”我脊梁开始冒冷汗,“再说了,路上也不止一两个人。很多时候,路上还很拥挤。中途必须喝下一碗汤、迈过一座桥才能看到最好的风景。我听说喝汤的时候,还要排队呢。” 
  “哦。”小可轻轻地叹息,声音微弱得难以听清。 
  “当我们昏沉沉地离开家门穿行在大街上时,天空一片灰蒙。高楼大厦被一层薄雾笼罩,每一扇窗户都紧紧地关着。看不见以往人们的笑容,听不清以往人们的声音。整个城市没有一丝灯光,每一个街灯都哭丧着脸。”我陷入沉思,“不过你别担心,尽管天地之间全是灰色,但一点也不恐怖,跟冬季没有夕阳的傍晚毫无区别。” 
  我看着小可,等着看他的反应。可是,他面无表情,安静地等待我继续描绘这趟神奇之旅。 
  “我们的脚步会很慢,用最后的时间观察着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土地。”我站起来,又开始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周围的事物慢慢消失在身后,前方的路逐渐清晰起来。走过高楼林立的都市,我们来到城市的边缘,田野里葱茏的植物散发出清甜的香味,沉重的心情会变得轻松起来。” 
  “走过田野呢?”小可妈妈的眼睛里充满好奇。 
  “田野并不宽阔,用不了多久就走过了。”我来到小可身后,“迎接我们的是一片森林,里面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森林中间有一条小道,两旁的树木由少到多。森林中飘荡着白色的薄雾,空气冰凉得让人发抖。这是一段难熬的时间。每个人走在这段路上时,都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时不时会有各种从未见过的飞鸟从身边飞过,并发出令人恐惧的嘶鸣。这些鸟类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遗憾的是没人愿意驻足观赏大自然的奇观。” 
  “如果有人陪伴就好了。”小可面露惊恐。 
  “一切都要看缘分。或许没有人,或许有很多人。”我回到椅子上坐下,又感觉浑身不舒服,便重新站起来,“穿过森林,前面是丘陵地带。有山有水,以及荒芜的杂草和野花。如果天气好,会有白花花的阳光。不过,那边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途中会看见一块平地,中间有几条石凳子,供疲惫的人休息。但是,这里没有茶水饮用,因为前面就是必须喝汤的地方。” 
  “很远吗?”小可脸上的惊恐消失了,表情比之前轻松许多。 
  “不远。”我越来越像个演员,蜡黄的手指指点点,仿佛自己曾经无数次走过那条路,“这段路虽然不远,但要跋山涉水。路面很窄,蜿蜒崎岖。加上前面排队喝汤的人很多,所以很堵,就像城市中堵车那样。不过,当你踏上这段路程时,心情就会好起来。” 
  “为什么呀?”小可一脸疑惑与惊讶。 
  “都等着喝那碗汤呀!”我脑海里漂浮着一股莫名的情绪,差点笑出声来,“那碗汤具有神奇的效果,只要喝一口,在尘世间所有的经历都忘得一干二净。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统统忘记。” 
  “没人愿意忘记快乐吧?”很久没说话的小可妈妈,淡淡地问道。 
  “是的,谁也不愿意忘记快乐。”我靠在那张暗红色的桌子上,“但是,当人的生命在今生走到终点时,能够记住的基本上都是遗憾和悲伤。为了更好地在另一个起点重新出发,几乎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在最后的时刻忘记今生的悲伤,换取来世的快乐。” 
  “所以,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初,都是快乐的。”小可说,“但是,谁也不清楚他在前世到底忍受了多少悲伤。” 
  “嗯,小可是个聪明的孩子。”话音刚落,我又觉得自己的夸奖不合时宜,“排队喝汤的人很多,而且有人想喝两碗。大家生怕不能将痛苦彻底遗忘,不能在来世获得最大的快乐。但是,每个人只有一碗。” 
  “我真想喝两碗。”说着,小可侧身看了妈妈一眼。小可妈妈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浅浅地笑一笑。 
  “一碗足够了。”受到小可妈妈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地给小可送去一个微笑,“汤是热的,但口感苦涩。不过,那时候已经没人在乎好不好喝了,只想一饮而下赶往来世。喝完汤往前走有一小段石板路,行程只有几分钟而已。然后是一长串石头阶梯,下去后便是一片泥潭。这才是最艰难的路。” 
  “为什么有泥潭?”小可和妈妈不约而同地问。 
  “走向美好的路上,总会遭遇磨难。”我只能这么说,“泥潭是黑色的,稀泥里混合着各种杂草,水中有刺鼻的臭味。大家在泥潭中你推我搡,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有一部分人,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错失了投胎转世的机会。” 
  “他们都忙着投胎转世吗?”小可不解地看着我,眼神里没有半点光亮。 
  “每个人都是带着遗憾离开,所以都想在来世重头来过。”我朝窗口踱去,“但是欲速则不达。其实,美好的乐园就在眼前,只要耐心、小心地走过泥潭,就会迎来新生。” 
  “你是说旅程快要结束了?”小可不自觉地拉着妈妈的胳膊。 
  “嗯,马上就结束了。”我背靠窗户,后脑勺有一丝凉意,“走过泥潭就能看见一个凹地,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房子。房子是黑色的,没有窗户,顶部设计得奇形怪状,看上去充满了各种隐喻。远远看去,丑陋滑稽得让人不想进去。但是,这是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房前有十八级台阶,爬上去便可见一道只能容下一人穿过的窄门。门是自动开关。当某个人进去后门就自动关闭,再次打开后第二个人才能进去。” 
  “开关是谁在掌握?”小可妈妈全然忘记儿子的身体,被我描述的奇妙旅途牵引着。 
  “一股神秘的力量。”我尽量不让自己从营造的氛围里脱身,“房间十分逼仄,但并无压抑之感。黑漆漆的空气中飘着水蒸气,并伴随着淡淡的清香。在墙角处,隐约闪烁着微弱的光。那时候,大家好像都得到了一种暗示,朝着有光的地方兴奋地前行。走到微光之处,便可看见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隐藏其间。别犹豫,勇敢地踏上那条路吧。” 
  “房子那里没墙挡住吗?”小可皱着眉头。 
  “远远望去是有墙壁的,但是当你靠近微光的地方,墙壁自然消失,铺满鲜花的道路慢慢显现。”我把脸凑近窗户,悄悄地吸了一口从缝隙飘进来的冷空气,“只有当你勇敢地向前走时,才能看见那条路。” 
  “有点神奇。”小可妈妈说,“我以前从未听人这样说过。”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小可问,“能借给我看看吗?” 
  “我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看的,名字已经忘记了。”我含糊其辞。 
  “哦。”小可有些失落。 
  我重新回到位置上坐下,刚才的表演让我疲惫不堪。把手放在烤火炉前,我才猛然发现屋子里一点都不冷。我告诉小可,这个从不下雪的城市居然下了雪,说明最冷的时候快过去了。要不了多久,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可的表情瞬间明亮起来,他说春天的怀人居应该很美,希望那时候自己的身体还能到院子里走走,看落英缤纷。如果还能爬山,那就最好不过了。小可用纤细的手指了指远处的大山说:“就那座山吧,其实不高。” 
  小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所说的话,我们曾经相约春天来临时一起去爬山。 
  …… 

更多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