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先生纪念文萃》
2021/1/7 16:27:07 点击:
【内容简介】二月河先生驾鹤仙去,中原文化残缺名片,华文文坛顿失一极。
【前言】大河永远激涛声(代序)
路漫漫二月河先生驾鹤仙去,中原文化残缺名片,华文文坛顿失一极。
中原南阳,更陷入深沉久长的悲痛,从政府官员到文化名宿,由繁华城区到偏壤僻里,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群众,包括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许多人哽咽失声,泪落如雨。
这是人们发乎内心的敬重,这是读者至真至性的爱戴。
先生是南阳城市的形象大使,是中原文化的绝好名片。一个人,一支笔,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段史,一腔情,纵横捭阖,关乎家国,领军“南阳作家群”。
字字心血,二月河开凌解放;斑斑炙痕,留下经典“落霞三部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毕二十年之功潜心创作皇皇巨著十三卷,赓续清流,恢复古风,若黄钟大吕,高邈幽远,以其丰厚深邃的历史社会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气的叙事布局,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高度和成就,矗立成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收获的高峰。其巨作历时光漉洗,成为文化宝典,畅销长销,数十年一直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
一笔敢为天下先。心有华章,金玉内外。在改革开放初期,冰凌尚未消融,观念仍受束缚,先生高瞻远瞩,大胆解放思想,矢志不渝,敢为人先,负重前行,笔端风雷,身在中原小城,放眼紫禁大内,站在时代的高度,正面叙述康熙大帝,为雍正翻案,继而为乾隆作传,如椽大笔作巨著,三部曲成天下叹,开国内清宫戏先河,成后来星火燎原之势。
一心恤弱系民生。先生深谙民情,体恤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风骨立地顶天。作为多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党代表,他走出书斋,深入民间,想群众所想,替万民代言,向高层陈情农村苦农业难,为农民免皇粮除国税而呼吁。心贴弱势,宽恕盗版,怜悯寒儒,倡议给作家减税减负。执言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撰文或发声促进反腐深入,祈望老虎苍蝇绝迹。先生振臂,有的放矢,不说则已,每说则必引社会反响热议。
一生慷慨慈善行。先生宽以待人,舍己为人,真正芒鞋蓑衣任平生,自己结绳织草鞋,一件衬衫破了缝缝补补,十几年舍不得扔。五毛钱的大蒲扇,摇来摇去十余夏。他一生无私产,至逝仍住公寓。不做官不经商,他靠呕心沥血焚膏继晷码字为生,宵衣旰食胼手胝足苦读苦写,肘生茧,桌磨破,透支健康以致患上中风等多种疾病,他每分钱都浸透着血汗,得到再多也不会有人嫉妒,捐得再少也没有人非议,却在不声不响中捐献达二百万元之巨,且不让报道。捐资设立“二月河奖学金”,累计资助师生数百名。度已度人度苦厄,先生苦心众人知。
云山苍苍,江水泱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正大,千秋敬仰。
先生已安息,我心仍不宁。先生视我如子,予我恩重如山。作为晚辈后人,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离去对我意味着什么——天塌地陷,日月无光,撕心裂肺,痛彻难耐。
有哲人说过,宇宙里生命不息,当每一个人的一世进入其中,它就活在了整体,活在了无限,而不仅是一个家庭,一块地域。当任何一个人的离去,如果说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失去,那仅仅是带走了一部分病毒、疼痛和恐惧,但生命依然不息。
先生久远地活在文化中,活在人们心中,从这个角度,先生永生。我深信,我坚信,我自信,我永信。
向天遥祭,发现这条大河没有隐去,不曾枯竭,涛声永远,激越澎湃,已浩荡汇入星际,与天河融为一体。
大河化为天河,我们仍举目可见,仿佛还在身边。我自励自省,要在先生精神的感召指引下,走好生活、创作和人生之路,不敢辜负先生期望。我辈青年作家将承继遗志,在先生温润的目光中,努力撰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楚风汉韵的南阳人文璀璨,在新时代迎来大繁荣大发展。中原人民不忘初心,正砥砺前行,进取创新,乘势而上,务实每一天,建功新时代,在加快实现中部崛起,在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到中原更出彩。
【精彩书摘】二月河开凌解放
田永清听到二月河逝世的消息时,我正在山东参观,一下子心中很痛很痛……我和二月河的交往,已经长达三十多年,对于他的去世,用“难过”这个词已难以表达我的心情。
二哥他终究还是没有闯过七十三岁这一关。二月河因为常年伏案劳作,积劳成疾,患有多种疾病,半年前,他就住进301医院。中国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二月河不愿意相信这些说法,却也心有忌惮。前不久,我爱人陪她爱人,为他准备好了寿衣。作为他多年的朋友,我真希望他用不上这些衣服。然而,他刚过了七十三的生日,就因糖尿病引发的多脏器衰竭而离开了人世。作为他三十多年的挚友,我用几年前的一篇旧文,表达对他深深的哀悼之情。
二月河,这个名字现在广为人知,是与作者创作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相联系的,是与根据小说拍摄制作并且反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联系的。人们称他是写皇帝的“专业户”,是闻名遐迩的大作家。还有人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读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观众。这些说法绝非溢美之词,事实的确如此。
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人们都说,二月河是个谜,连他的名字也是个谜。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农历九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当时,人们正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欢乐之中。于是,身为县武委会主任的父亲凌尔文和战友们经过一番研究,集体给这个初生婴儿起了一个名字——凌解放。“凌解放”与“临解放”谐音,带有盼望和迎接解放的意思。
二月河是凌解放的笔名,是他年满四十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使用的。他当时的考虑是:自己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二者有点不协调,于是想改用一个笔名。究竟用什么笔名呢?还得顺着“凌解放”找思路。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
其次,他还着重说明,二月河特指黄河,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947年,刚刚两岁的他,便随同都是老八路的父母,过黄河南下,后又几经辗转,最终在河南南阳定居。凌解放取笔名二月河,是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数典忘祖。
还有一层意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起步腾飞的。从此,二月河的创作活动,便一发而不可收,恰如春天黄河解冻的冰凌,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一泻千里,好不壮观!他解释说,自己的原名和笔名本身就是一个谜语,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有一位写对联的高手,还据此出了这样一个上联——“二月河开凌解放”,至今还没人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
他曾经是对正课不感兴趣的中学生
有人猜想,二月河小时候肯定很聪明,是个王勃式的神童。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二月河没有上过大学,只是个高中生,而且是小学留一级、初中留一级、高中留一级,直到21岁才高中毕业的。凌解放从小喜欢特立独行,率性而为,不受成规约束。这既是天性使然,也与后天的环境有关。少时因为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加之频繁调动,所以常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或是寄住在亲友、同学家里。那时的凌解放调皮顽劣,喜欢热闹,经常摸鱼、抓螃蟹,玩得十分痛快。他不爱上课,猴子屁股坐不住,而且字写得歪七扭八,缺胳膊少腿,所以不被老师喜欢。
- 上一篇:《弗勒希小传》 2021/1/11
- 下一篇:百年瞻顾谋治国——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