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weeklybooks
    无分类
最新发表   New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每周一书

《受戒》

2018/11/1 9:42:00      点击:      

【作者】汪曾祺著

【纸质馆藏地】青岛文学图书借阅室

【图书索书号】I267/2146:1

【图书电子链接】http://book.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893242&d=4C1DBF84145AD21F0E859215C9471F4B&fenlei=090305&sw=%E5%8F%97%E6%88%92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出了汪曾祺先生zui具代表性的经典小说作品,囊括了汪曾祺先生zui广为人知的小说代表作,包括《受戒》《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汪曾祺的小说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其小说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充溢着“中国味儿”,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在这些小说中,汪曾祺先生塑造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的小人物,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情,文风朴实自然,让读者重新发现了民族心灵、性灵以及传统美德。
本书还辅以汪老的八幅珍贵手稿、书法作品、画作,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精彩书摘】

       受戒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小英子喊起来: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 
  ……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真的。”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过的。” 
  “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不把钱?” 
  “不把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 
  “怪不得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凭头上这几个戒疤?” 
  “还要有一份戒牒。”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就是!” 
  “我划船送你去。” 
  “好。”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 
  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子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这寺里的狗出名的厉害。平常不大有人进去。放戒期间,任人游看,恶狗都锁起来了。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小英子就到处看看。好家伙,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三丈多高,都是簇新的,才装修了不久。天井有二亩地大,铺着青石,种着苍松翠柏。“大雄宝殿”,这才真是个“大殿”!一进去,凉嗖嗖的。到处都是金光耀眼。释迦牟尼佛坐在一个莲花座上,单是莲座,就比小英子还高。抬起头来也看不全他的脸,只看到一个微微闭着的嘴唇和胖敦敦的下巴。两边的两根大红蜡烛,一搂多粗。佛像前的大供桌上供着鲜花、绒花、绢花,还有珊瑚树,玉如意、整根的大象牙。香炉里烧着檀香。小英子出了庙,闻着自己的衣服都是香的。挂了好些幡。这些幡不知是什么缎子的,那么厚重,绣的花真细。这么大一口磬,里头能装五担水!这么大一个木鱼,有一头牛大,漆得通红的。她又去转了转罗汉堂,爬到千佛楼上看了看。真有一千个小佛!她还跟着一些人去看了看藏经楼。藏经楼没有什么看头,都是经书!妈吔!逛了这么一圈,腿都酸了。小英子想起还要给家里打油,替姐姐配丝线,给娘买鞋面布,给自己买两个坠围裙飘带的银蝴蝶,给爹买旱烟,就出庙了。 
  等把事情办齐,晌午了。她又到庙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个“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粥也有这样多讲究:正面法座上摆着两个锡胆瓶,里面插着红绒花,后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个和尚吃粥吃出了声音,他下来就是一戒尺。不过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个样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他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她知道要请老剃头师傅剃头,要剃得横摸顺摸都摸不出头发茬子,要不然一烧,就会“走”了戒,烧成了一片。她知道是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然后用香头子点着。她知道烧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还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动,叫做“散戒”。这些都是明子告诉她的。明子是听舅舅说的。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 
  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十二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现在疼过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来接你!” 
  “好!” 
  ……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她看见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领子,就说:“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脱了,你不热呀!”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艄,在船尾。 
  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了。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明子说,没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佛。有个山东和尚骂人: 
  “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她问善因寺的方丈石桥是相貌和声音都很出众吗? 
  “是的。” 
  “说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绣房还讲究?” 
  “讲究。什么东西都是绣花的。” 
  “他屋里很香?” 
  “很香。他烧的是伽楠香,贵得很。” 
  “听说他会做诗,会画画,会写字?” 
  “会。庙里走廊两头的砖额上,都刻着他写的大字。他是有个小老婆吗?” 
  “有一个。” 
  “才十九岁?” 
  “听说。” 
  “好看吗?” 
  “都说好看。” 
  “你没看见?” 
  “我怎么会看见?我关在庙里。”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什么叫‘沙弥尾’?”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你当沙弥尾吗?” 
  “还不一定哪。”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还早呐!”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